你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芙蓉国评论 | 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田

芙蓉国评论 | 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田

时间 : 2021-04-15来源:红网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积累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和使命,有力地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人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继而辐射和影响身边的人,起到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


青山有幸埋忠骨


在离平江县城不到3公里的迎瑞村,有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坳,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座烈士墓,除了烈士的后人逢年过节来祭拜,几乎很少有人会找到这个偏僻的角落。


翻阅中国革命史,你会无比惊诧,这里长眠的原来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将,红军的好管家,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余贲民烈士。


他是平江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展的党员。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党同龄。原本家境殷实的余贲民,为了更好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举家搬迁到迎瑞村的深山里,为革命积聚能量。1927年,他带领平江工农革命军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由于起义部队连连受挫,辎重尽失,给养断绝,余贲民主动请缨,揽下军中后勤管理重任;三湾改编之后,前委作出了安家茅坪,在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余贲民着手创建红军医院和后方留守处,开办枪械修理所,筹建被服厂,创办造币厂。自此,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立稳了脚跟,打开了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28年,朱毛井冈山会师,余贲民当起了朱毛红军的“大管家”,为维系红军后勤供应和湘赣边界地方财政的运转,竭忠尽智,呕心沥血……


1932年12月,余贲民在战斗中负伤,但他仍然坚持奋战在一线,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加之又没好好休养,最终因伤势恶化于1933年4月在江西省万载县小源红军医院牺牲,终年45岁,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余贲民牺牲后,李六如专门写过《余贲民传略》。“据许多老同志回忆,毛主席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北京中南海,多次谈到余贲民,赞扬他的忠诚和苦干精神。”


电视剧《井冈山》余贲民扮演者杨星曾感言:井冈山没有余贲民用生命去协助毛泽东,中国革命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让理想照进现实


正如央视新闻纪念短片所言:“你记得我,我就活着。”在平江这片热土上,有几十万革命烈士,甚至有许多连名字都无法考证了。曾经,他们和我们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慷慨激昂,一样的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实却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开展大规模的丑化、歪曲、污蔑、攻击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挑起民族内乱,势要扰乱人心、动摇民心。此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清醒,对动摇意识形态的乱象,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更应该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引导好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把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1.jpg


作者 陈奇武


相关专题文章